官网新闻
产业规模实力雄厚,是广州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24年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1600余家(含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业),已基本形成覆盖“石油炼制—合成树脂—改性塑料—塑料及橡胶等制品—制品应用—材料再生利用”全产业链环节的石化产业链条,形成了汽车用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集成电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被称为“产业粮食”和“科技发展的骨肉”的绿色石化和产业,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升级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深入推进绿色石化和产业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打造高质量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链,2024年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
当前,广州正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被赋予“新兴支柱”定位,有望成为引领发展、稳住大盘的新支柱。
广州市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规模实力雄厚,是广州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24年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1600余家(含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业),已基本形成覆盖“石油炼制—合成树脂—改性塑料—塑料及橡胶等制品—制品应用—材料再生利用”全产业链环节的石化产业链条。
“广州市将绿色石化和新材料定位为新兴支柱产业,体现了对这一领域战略价值的前瞻性判断。这一产业不仅是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基石,更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底盘支撑。”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博博士解读,“比如,复合材料助力汽车和低空飞行器轻量化、低介电材料突破5G产业‘卡脖子’技术、聚芳醚砜材料在血液透析器中替代进口原料。广州通过强化这一支柱产业,可有效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简称“国高材”),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也是目前高分子材料产业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由金发科技牵头联合高分子产业链上企业联合组建。该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广州、广东乃至全国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辐射、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国高材的创新智慧馆,“科创强国材高知深”八个大字尤为醒目。工作人员介绍,中心主要通过四大平台、三大职能赋能产业内中小企业,四大平台包括: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产业赋能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三大职能则包括: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全链条创新服务、产融结合生态构建。
是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技术总经理助理丁超介绍,金发科技是全球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改性塑料产能,超300万吨/年,也是全球规模领先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厂商,生物(PBAT/PLA)、特种工程塑料(PA10T/PPSU/LCP)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广州拥有广石化等龙头重化工企业,形成‘原油—烯烃—合成树脂—改性材料’完整链条。依托广州的区位优势,金发科技致力于构建‘原料—材料—制品’全链条,支撑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升级。”丁超举例解释,“比如,与周边石化企业共建烯烃深加工产业,能够有效降低本地汽车、电子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
在金发科技的展馆,各种高性能改性塑料、特种工程塑料以及完全生物降解材料琳琅满目。一辆被“解剖”的新能源汽车尤其引人注目,大到动力箱体、仪表板,小到传感器外壳、连接器,都蕴含着不同种类新材料的科技结晶。这些材料不仅提升了汽车的性能,还带来了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新一代高耐热低翘曲无卤阻燃PA10T和高流动低翘曲LCP材料,广泛应用于新型存储和运算类连接器上。”丁超介绍了公司在高端材料上的拳头产品,“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已经在汽车、家电、电子电气和机械等领域的高耐热绝缘和耐摩擦磨损部件上实现了批量使用。”
作为全国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的核心基地,广州具备显著的产业优势。粤孵智库总经理严帅认为,除了产业链体量规模大、龙头企业突出外,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链条完整齐备,结构特色鲜明,区域分布上已呈现“以黄埔区为龙头,多区共同发展”的特点,创新体系较为完善,科技实力雄厚。“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科技实力雄厚,已初步形成一个由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组成的新材料研发和科技创新体系。”严帅指出,目前广州在新材料领域拥有1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包括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院、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涵盖先进高分子材料、光电材料、金属粉末材料、医用材料领域,共同推动新材料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共性技术研究。
“在国内,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处于第一梯队。”吴博介绍,黄埔区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入选了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汇聚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华南新材料创新园作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入驻企业超250家,孵化出如儒兴科技(全球光伏导电浆料市场占有率前三)等细分领域冠军。在再生塑料、高端电子材料等领域,广州企业已实现全球技术引领。
“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正在打造形成‘龙头企业参天大树、平台企业滋养赋能、小微企业遍地开花’的热带雨林式生态圈。”吴博说。
展望行业未来,吴博表示,首先,绿色化与循环经济将成主流,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生物基材料、再生塑料、低碳技术将成为核心方向。预计到2030年,全国绿色低碳新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其次,高端化与国产替代将继续加速,“低空飞行器(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身智能(如聚醚醚酮PEEK)等领域国产化率将快速提升,广州有望在3~5年内形成全球竞争力。”吴博说。另外,跨领域融合创新将大行其道,新材料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结合,将推动研发效率革命。“国高材自主研发了测迅达智能化检测系统,并积累了海量的材料数据,通过AI对材料数据进行挖掘,通过不断训练和模型优化,有望实现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服役寿命精准预测,大大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还将完善基于AI和大数据的材料研发新范式。”吴博还透露,国高材发起并筹建的中国—西班牙科技协会,正推动技术成果不断向国际输出,并持续不断地加强双边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交流,从而提升我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广州应如何进一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生态?丁超建议,广州市可从以下方面加强产业扶持。强化基础研究投入,设立“广州市新材料基础研究基金”,重点支持高分子合成、功能改性材料等领域,共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链群协同”,以金发科技为核心,联合广汽、小鹏、创维等终端企业组建“材料—制造”创新联合体,加速关键材料首用首试。优化人才生态,对材料领域领军人才给予科研经费支持。
“我们将深化全链条验证平台建设,集成概念验证、中试放大、质量标准实验室等功能,为链上企业提供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效益双评价服务。同时,联合高校、金融机构打造‘产学研用政金服’七位一体生态,力争到2028年带动产业链规模增长超2000亿元,助力广州成为全球新材料创新策源地。”吴博表示。
本文由:九游娱乐,九游娱乐官网,九游娱乐平台,九游app提供
下一篇:2024年实现量产:小米汽车或将助长高性能改性塑料市场需求
- 2025-03-312024年实现量产:小米汽车
- 2025-03-31福莱新材: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
- 2025-03-312024年湖南新能源汽车年产
- 2025-03-312024年湖南新材料产业实现
- 2025-03-31以科技创新铸栋梁之“材”
- 2025-03-31车用改性塑料概念龙头名单已整